第(3/3)页 沉寂存在了十息之久,这满堂大臣才从长久的震撼中解脱出来。 “我三十万百姓皆葬身兽口,那群南蛮畜牲开战时竟连军粮都不带,明显就是要以我大魏子民为食。” “那句‘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蛮夷血’,当真道出老臣心绪,老臣是真恨不得食胡虏肉,饮蛮夷血。” 曾任太子太傅,现任左丞的白须老者,老眼泛红的不住喃喃自语:“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……” 一连念了好几遍。 “唉,朝堂蹉跎三十载,我于家国有何用处?除派系党争,便是推诿扯皮,想当年我入朝为官之时可是誓要助大魏一雪滇南之耻。” 良顷。 有人慨叹。 有人沉思。 一首好的诗词就是如此,震撼心灵,直击本真,能唤醒人灵魂最深处的本我,唤醒那被世间污浊蒙蔽的理想。 “奶奶的,老子怎么起鸡皮疙瘩了。” 即便有不通诗词粗鄙武将。 也被只言片语的壮志凌云所打动。 “有此传世之作,却无美酒,朝后太子当与我回府,浮上一大白。” “陛下,老臣虽年逾古稀,但依旧能有上阵杀敌之力,若金人敢犯大魏,老臣愿披甲上阵,马革裹尸。” “是啊,杀他娘的……” 一首词,满堂文武战意沸腾,一改先前颓弱趋势。 龙椅上端坐的魏帝抚须微笑,大魏国力其实并不惧大金,但几十年在京都奢靡安定的生活,早就让众臣失了战意。 纵使开战。 也必输无疑。 大金使臣望着沸腾的大魏朝堂,脸色变换不定,他们这次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,本想未战先压大魏三分士气。 却被这太子李问一首词扭转乾坤。 振奋精神。 谁说大魏太子窝囊无能的?莫非大金刺探机构出了细作。 一群金臣正愁的焦头烂额,转头却见完颜涵古嘴角上扬,美眸明亮。 一瞬不瞬盯着那大魏太子。 “我的姑奶奶啊,您可真心大啊,您没听那首词里写着‘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蛮夷血’吗?” “北夷南蛮,他说的蛮夷就是您啊,都要吃您肉和您血了,您还在那咧嘴笑呢?” 但那完颜涵古仿佛没听到般,只不住的兴奋自语道:“好词,好词。” “好一篇绝世佳作。” “果然自古诗词最动人心,只一首词,竟能盘活大魏的一潭死水?” “我大金何时出此麒麟之子。” 李问未理会满朝喝彩,他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小命,当即回头拱手拜礼。 “儿臣幸不辱命。” “请父皇兑现诺言。” “如何从轻处理儿臣?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