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问一甩袖袍,低沉吟哦。 “怒发冲冠,凭栏处,潇潇雨歇。” 满朝等着看戏的众人表情一滞,是词,竟然是词。 相比平仄工整规律的诗而言,词的难度要高出一倍不止,而且还是临场命题作词。 但词也要更容易抒情咏志一些。 的确不失为一种取巧之法。 但这窝囊废会有那才气? “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”思索间李问只停顿数息,便吟诵出这第二句。 满堂大臣仔细品味着这前两句,开头凌云壮志,气壮山河。 一名才士独上高楼,倚栏抒发满腔怒火的景象跃然眼前。 可为何怒。 因何怒? 众人静等下文。 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” “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!” 这两句的味道明显就更足了些,也让在场大臣有了些许共鸣。 魏帝即位三十余年,战火频起,第一句出便仿佛见大魏将军抚须理悲绪,后一句又话锋一转,壮志昂扬。 既是劝己。 又可劝人。 满堂文人此刻已沉浸词中,为词中的开阔胸襟心旌神摇。 余韵未尽间。 李问低沉悲怆的嗓音骤然高昂,回望满堂朝臣,双拳紧攥,悲愤不甘。 “滇南耻,犹未雪。” “臣子恨,何时灭。” 大魏建国之初本与南蛮交好,还助其新一任部族首领一统部族,却未想转头便被其咬了一口。 趁大魏征战北部时突袭滇南,占领三城烧杀抢掠,驱以男子为奴隶,女子先奸污后当作军粮食用,一片地狱景象。 三十万人三日尽灭。 史称滇南之耻。 南蛮未灭何时能雪滇南之耻,大魏臣子的愤怒又何时能灭。 这两句直接呼应上了开头的“怒”,也使得此时回味起上半阙词来,更刻骨铭心。 此时朝堂之上诸大臣无不呼吸粗重,浑身颤抖,整日在京都互相倾轧弹劾的他们,仿佛回到了位极人臣前的岁月。 只有书生意气。 一腔热血。 “驾长车,踏破贺岚山缺,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蛮夷血。” “待从头,收拾旧山河。” “朝!天!阙!” 最后三句。 李问振臂,声音激昂,仿佛目中有熊熊烈火喷薄而出,满腔忠血,倾出肺腑。 朝堂上下,一片死寂。 那陈先生僵硬转头,满眼震惊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