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青云书院开设的课程比较广泛,不但学习四书五经,还学习琴棋书画,骑马射箭,蹴鞠等等。 书院的教学方式也比较灵活,夫子讲学和学子自学相结合的同时,更注重学生们的学习自主能动性,这也是青云书院与其它书院稍微不同的地方。 女子虽说目前还不能像男子一样参加科举,但她们议亲的时候,未来夫家不但看重她们的家世容貌,还看重她们治家才学。 因此,她们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到青云书院读上个一年半载,满十五岁之前,都会离开书院回家议亲,议亲之后,她们就要在家里学习女红和茶艺,当然也不会再回书院读书。 在青云书院读书的学子,不论男女,只收学费,不收食宿费用。 曦宝后来才知道,青云书院在山脚下,有近万亩的良田。 谁都知道,青云书院招生特别严格,通过层层考试筛选才能进书院读书。 但,每个班上都有那么二三个特招的学子,他们虽说穿着一身青色学子服,但出手甚是阔绰大方,动辄豪掷银两上百上千,一副不差钱的行事作派。 这些特殊的学子皆出身于高门权贵或大富商,每年向书院捐赠大笔银两和田产,才拿上为数不多的名额在书院读书,但看得出,他们的心思几乎都不大在学习之上。 青云书院的十二条院规中,其中有一条严规,学子不能品德有瑕,否则逐出书院。 是以,这些特殊的学子,在书院也需要老老实实的遵守院规。 傅院长领着几人走到孔子像前时,荀老特地驻足停顿了片刻。 这里是书院祭祀的场地,每年除了组织学子们在一起祭祀,众学子每逢考试之前,都会趁着夜色,到此地悄悄祭拜孔圣人,祈祷考试能顺利通过。 荀老几人跟着傅院长继续往书院的东侧走去。 萧琰璟边走边给外祖父讲了一些他在青云寺的事。 当老护国公听说宁州侯一家人到青云寺上香还愿,目前暂住在青云寺,他不禁问小外孙,“福宁小郡主不是要到青云书院读书吗?” 之前,萧琰璟已经在给外祖父的飞鸽传书,简单说了此事。 “嗯,福宁小郡主的三个哥哥和两个小侄儿,也即将在青云书院读书。”萧琰璟低声说道。 老护国公惊讶,他还以为只是福宁小郡主到青云书院读书,没想到她的几个哥哥和小侄儿也到青云书院读书。 他已经知晓,宁州侯的夫人,就是顾老将军的失踪多年的女儿顾映容,是福宁小郡主的娘亲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