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王老将军,这茶水如何?” “挺好。”王翦点了点头,“老夫本以为无比苦涩,可后面又有回甘。闻之就能振奋精神,饮之则齿颊留香,令人回味。庭院庖厨用那铁锅烹茶,想必是这茶香的关键吧?” “正是。” 公孙劫顿时一笑。 王翦虽老,却并不愚昧,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。作为武将,又心细入微。他只是途经庭院,加上又喝了杯热茶,就已猜到很多事。 “这茶是用山荼烹成?” 王贲有些诧异。 他自然也知道山中野荼。 主要都是作为药用和祭祀。 像关内有杜主庙,相传是周之右将军。因为比较灵验,就有很多秦民祭祀。频阳当地就有传言,说用荼叶祭祀效果最好。 真正有用的还是山荼油,很多婴儿容易皮肤干燥磨损,这时就会去找乡党僚友求些山荼油。经过擦拭后,很快就能好转。若被蚊虫叮咬,或是皮肤病也会用。 公孙劫却将其充为饮品。 关键还真挺好喝的! “口味上还是差了些。”公孙劫放下茶碗,看向陈平道:“去通知这些庖人,编号120的茶叶没达到要求,需在其基础上继续改进。” “唯唯!” 陈平当即抬手去吩咐。 他其实觉得这味道挺好的。 可公孙劫却觉得还不够。 需要继续改! 先前他就问过公孙劫,认为没必要如此精益求精,差不多也就够了。可公孙劫却给他讲了个故事,说有个人叫做差不多。不论做任何事都是差不多就行,被征入伍后也是如此心态,结果就死在了战场上…… 因为他做什么都差不多。 是谓差以毫厘,谬以千里。 远在咸阳的乌鸟振翅,或许就能在楚国掀起场风暴。所以不论做任何事,都力求要做到最好! “编号120?” “嗯,也就是尝试了百二十份。”公孙劫颔首开口,“这茶叶若想出味,手法很重要。是揉是捻,要用多少力,温度多少……都是有讲究的。” “这又是荀子所说?” 王翦下意识的出言询问。 目光看向挂着的荀子帛图。 “不不不!”公孙劫连连摆手,“先师虽提到过山荼,却从未讲过烹茶。只是本相偶然发现,所以就想试试。没想到经简单炒制后,竟有奇效。” “原来是这样……” 王翦和王贲对视了眼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