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夸了几句弟子,老僧复又将目光投向庭中那一柄断裂的九节杖。 少顷,蓦地嘿笑道。 “想当初,你这厮撺掇景武帝灭佛,欲亡我空门道统,彼时是多么的不可一世,可曾想过三百年河东,三百年河西,最后这枚苦果会是你道门亲口咽下去。” “你教的好啊,想我空门被迫西渡,未有一日敢忘记这份屈辱,如今加倍奉还,拿你道门的洞天福地作妖魔腌臜的圏笼,算不上过分吧?” 听老僧的口气,似与那位千年前坐化的道门领袖,大贤良师多少有着几分宿怨。 如今大仇得报,端是幸灾乐祸。 扶余天眼观鼻,鼻观心对于师尊的失态默不作声。 当年往事他也算是亲身经历者,彼时贺牛州还不是如今一盘散沙的模样,景朝作为一统贺牛州的庞然大物,历代人皇都有气运加身,一言可敕封神灵,一言可黜落大教。 大景朝一百零八州,一千三百二十六府,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神灵负责镇守,连府城都有城隍庇佑一方,日夜游神时刻巡视邪祟。 妖魔别说是成气候,不被人族修士捉去炼丹都算运气好的。 彼时,就连空门和道门都须仰仗景帝的鼻息,方得些许生存的空间。 至景武帝继位,局面才终于发生了变化。 天子不得修行之法,偏偏这位却是个痴迷长生的昏庸之君,为了千秋万代执掌权柄,他下令天下道士为他找寻长生道果。 结果,不知是谁说太平教掌握封天秘术,可以使人间天子身合天道,千秋万代不老不死。 景武帝动了心,不仅将太平教奉为国教,更是敕封太平教首为大贤良师,凡有所求,无有一样不应允。 太平道因此一跃成为天下道门执牛耳者,和景武帝也度过了一段漫长的蜜月期,在此期间空门一度被逼迫到灭亡的地步。 僧人不许剃度,不许化缘,一人为僧众阖族不得参加科举。 空门的生存突然被不断地挤压,直至彻底被排挤出贺牛州,而这便是景武灭佛。 这份深仇大恨难怪会被老僧记得如此牢,即便太平教如今业已是明日黄花,还不忘踩上两脚。 而随着空门在西漠渐渐站稳了脚跟,道门和景武帝的蜜月期也差不多走到终点。 身合贺牛州气运的景武帝不老不死,但是一个不老不死的皇帝对于百姓甚至道人和勋贵,显然都不是一件好事。 第(2/3)页